晴空丽日,秋叶斑斓。近日,我区中学语文教研员王麦喜老师的专题讲座《文本解读“勿忘我”》在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楼报告厅如期开讲。王老师是应河师大文学院的邀请为“国培计划(2021)”省级骨干教师初中语文班做文本解读专题培训,听课教师是我省各地市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王老师从四个方面来谈文本解读的教师主体作用:一、什么是文本解读的教师主体作用;二、为何文本解读须有教师主体作用;三、怎样发挥好文本解读的主体作用;四、练好文本解读功力的几点建议。
讲座首先从“文本解读”和“教师主体作用”的概念为老师们明确话题范围,然后结合目前一些教师仅仅依赖教参教辅及文本误读现象强调文本解读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警醒大家必须重视“文本解读的教师主体作用”。在谈及“教材解读谁来做主”这个话题时,王老师引用了新近发生在3天前(10月23日)的一个故事:《厉害!二年级小学生指出教材错误,出版社赠书感谢》,新颖的素材吸引了听课老师的眼球,因势利导引领大家再次品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老师们最为关心的是“怎样发挥文本解读的主体作用”。王老师梳理出了“文本朗读显真味”、“知人论世探背景”、“细枝末节品真情” 、“无疑之处巧设疑”、“铢称寸量触心灵”等几个板块来阐述文本解读策略与方法。在“文本朗读显真味”环节,王老师以《变色龙》课文片段为例现场做了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使大家理解了“文本朗读显真味”这一文本解读基础;然后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课例、本地区研磨课例和专家培训课例,分别选取了《安塞腰鼓》《变色龙》《一滴水经过丽江》《秋天的怀念》《故乡》《最后一课》等多个教学设计方案来为老师们做实操性品鉴与分析,努力达成理论实践相结合,贴近课堂,深入浅出。
王老师随后向老师们提出“练好文本解读功力的几点建议”:1.重视文本素读;2.借鉴优质资源;3.修炼自身素养;4.尝试原创命题。王老师引用肖培东老师的话告诉大家教学一篇文章时先不看教参或查资料,要多读熟读、边读边思、烂熟于心,从而发现教学创意,悟出教学灵感。谈及“修炼自身素养”时,王老师感同身受地理解当今时代老师们压力山大、似乎没时间读书的现状,用自己的挤时间读书、听书的方法谈切身体会,并现场分享了“名著听书”等几个微信公众号及使用方法。老师们兴味盎然的赶紧做记录、拍照片留存资源。
本次讲座最有实操性的“学以致用”环节是“尝试原创命题”。因“原创命题”的选文必须是正规报刊杂志近一年发表的且必须没被省市级考试考查过,所以没有教参和案例可参考,是锻炼文本解读能力的好方法。王老师介绍了本地市多年来对原创命题的重视及教师参与活动的成长效果。王老师随即展示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选文《舵链》,分析命题思路,然后现场分发了《人民日报》文章《五个快递》的纸质稿,让大家尝试按中考题型要求进行“原创命题”,命制4-5个题目,并拟定参考答案和赋分标准。这项活动使大家既感到了素读文本进行解读的压力,也体验到一种文本解读的实操训练效果。
讲座结束时,王老师提醒老师们:语文老师要做“杂家”,要坚持自我修炼。并祝愿大家的骨干、 名师成长之路行稳致远!讲座结束后多个老师在还围着王老师要求分享课件、加微信,并交流文本解读心得、朗读教学策略以及课题研究思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