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听了您的宣讲,我很受鼓舞,特别想入党!这就是党史宣讲的力量吧!”“我要向你们学习,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没想到宣讲人竟是银发志愿者,但她们的精气神比年轻人都足,满满的正能量,别提我们多感动了”……
党史学习教育中,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成立了由22名志愿者组成的“巾帼银发党史宣讲小分队”,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年轻一些的50岁。连日来,宣讲小分队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先后走进市文化馆、区人社局、解东一小、中站景文百货等单位进行红色宣讲,截至目前已累计宣讲38场。同时,该党支部利用线上红色广播新增“建党百年学党史”专栏,已连续播放73期。
据悉,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已在全市5个城区建立9所分站,凝聚起2000余名年过半百、分文不取、甘愿付出、无私奉献的老党员和老同志,传承文明家风、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治理。该党支部先后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河南省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省级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堡垒凝心 银发力量绽光芒
“2017年,在山阳区委的支持和引导下,我们工作站成立了党支部,三个党小组,在各志愿团队选派责任心强的党员担任政治指导员,队伍有了‘主心骨’,党员有了‘家’的归属感。”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书记张冬香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党支部以“党建领航、文化助力、品牌强团”的社会组织党建文化为抓手,先后创办网上党校、线上流动党支部、老党员宣讲团、巾帼向阳花宣传队、线上红色广播站等,打造红色精神家园。
“74岁的老党员蓝光跃,是我们第一届支部纪检委员,也是我们公认的老黄牛。他听力不太好,但每天收听红色广播数遍,并且认真做笔记,从2017年12月10日到现在,没有落下一天。”冬香好妈妈党支部的一位老党员说。自2017年12月红色广播站开播以来,党支部坚持每天一分钟,为老党员送去“营养早餐”“幸福午餐”“健康晚餐”,像蓝光跃这样被红色广播吸引的还有许许多多退休党员,党员已由最初的12名增加到84名,老年大学的学员由最初的110名,发展到2000余名。
“微光”成炬 志愿力量暖人心
“一路清扫一路歌,倡导文明我先行;一街两行众人赞,品重情暖商户心。”“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同伴’、醉心其中的‘事儿’,能够发挥余热为社会奉献力量,让我们这些退休人员也能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志愿者说出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疫情防控中,来自“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61名党员、27名入党积极分子和378志愿者身穿蓝马甲,坚守在全市100多个小区和楼院,形成了一道坚实的疫情“防护墙”。“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工作站“银发志愿者”身穿蓝马甲,活跃在大街小巷,宣传文明公约,清理烟头纸屑,擦洗公交站台。在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中,他们义务参与,帮助做征迁户思想工作……
“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带领一群平均年龄63岁的退休老人组建红色宣讲团、老党员合唱团和“冬香好妈妈”红色调解队,像一股红色暖流,带动2.4万余人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正能量。
“火力”调解 邻里和谐情更浓
“冬香妈妈,这里以后就是我的娘家!”一位年轻的妈妈一把抱住了张冬香,原来她12岁的女儿因家庭矛盾自残了6次,在冬香和调解员的多次登门、疏导下,孩子的心结终于被解开了。
2017年4月,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成立了玉香家事调解室、冬香家事调解站和家风家教厅,建成了“幸福工坊”心理疏导室云平台,发挥着诉前家庭纠纷调解、和睦家庭教育引导、帮困助难志愿服务、心理咨询以及家庭暴力取证等功能。2020年4月,好妈妈工作站接到了一位母亲的紧急求助,她18岁的儿子喝了药要自杀,跑到缝山针山顶等死。张冬香一边打110,一边打车往缝山针赶,还用手机不停拨打那个孩子的电话,联系十几次后终于打通了,就边电话里做心理疏导边登山,一刻也不敢挂,生怕挂了就联系不上了。最终,孩子得救了,出急救室时还给张冬香深深地鞠了个躬。孩子的妈妈感动地说:“让这个孩子给您做干儿子吧!”
成立四年多以来,冬香家事调解站红色调解队伍已发展壮大为9支,凝聚981名调解志愿者,调解家事、民事纠纷800余起,成功率达98%以上;利用红色广播夜读栏目普及法律知识1131期,成为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