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发布日期:2021-03-10 14:00 信息来源:山阳区发改委


关于山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3月9日在山阳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十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区经济逐季回升、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主要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计划目标,“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保障疫情防控高效顺畅,为经济发展释放潜力。

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努力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2亿元,其中税收完成10.4亿元,均居五城区第1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6亿元,总量居五城区第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6亿元,总量居五城区第1位,同比增长7.9%,增速居全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48.3亿元,总量居五城区第2位,同比增长2.0%,增速居全市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81元,居全市第2位,同比增长1.9%,增速居全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5亿元,总量居五城区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139.2亿元,总量居五城区第2位。市、区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为转型升级注入动力。三次产业比例日趋协调。2020年以来,我们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着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至0.2:29.8:70.0更趋合理发展空间。现代服务业繁荣活跃。持续壮大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竖起来的产业园”建设不断增速。睿洋数字生态产业园、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品客网络等一批信息技术类、金融类企业落户山阳,全国第二家、全省第一家的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项目引爆全城。辖区金融及类金融机构总部占据全市六成以上“三新一高”经济优势聚集。焦阳企业资源配置中心、双创生态谷两个省级孵化器活力迸发,创新创业大厦、科技创新综合体吸引和扶持越来越多的人才到山阳创新创业,税收上千万元的楼宇达到7栋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风神轮胎、汉河电缆等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国钛合金、神华重机等项目推进顺利;联盟卫材、东方锅炉等项目达产达效;三利达顺利实现二三产融合发展;集聚区“二次创业”整体态势凸显。

(三)聚焦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创优,为区域发展蓄势赋力

以“四城联创”“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加快实施更大力度的补短板工程,为市、区高质量发展蓄积长远发展后劲。在完成市定4条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上,自我加压,主动增加小张河治理任务,全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城区形象显著改善。强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争取老旧小区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5.7亿元(全市最多),完成2019年13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占全市年度改造任务的60%;2020年9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一大批老旧失管楼院旧貌换新颜。完成中原路、黄龙山路西延等工程;完成解放路、山阳路等主要道路外立面整治。建成苏蔺体育公园、天河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口袋公园。投入资金7900万元用于瓮涧河综合整治,改造河道2.56公里,彻底改变原有黑臭水体现状城区,整体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7%。开展“拆违风暴”,深入发动群众,自发拆除违建1600余处、3.2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行业卫生管理得到加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明显好转。推动城乡一体化清扫保洁,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助力我市一举夺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金字招牌”,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四)坚持锚定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为美丽乡村增添活力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环境面貌实现较大改观。投资1.6亿元,全面启动实施全区12个村污水连通城市主管网工程,铺设管网210公里,改厕8000余户,一步到位解决了改厕难题。关停、搬迁建成区内养殖场(户)204个,12个城郊村实现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围绕“讲、评、帮、乐、庆、赛”等形式做活山阳区文明实践中心,以凤凰社区综治建设为榜样提振乡风文明,评选星级文明户近400余户,乡村光荣榜模范人物80余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证书发放等工作基本完成。

(五)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绿水青山彰显魅力。

环保攻坚取得突破,全面开展“三散”治理,顺利完成市定“双替代”任务;认真落实重污染天气预警管控,秋冬季环保攻坚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PM10、PM2.5和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升”。生态修复效果初显,启动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北部山区废弃矿山治理区及自然恢复区项目进展顺利,国土绿化全面提速。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画卷越来越多地展现在群众面前,生态魅力持续彰显,“山水山阳”面貌日新月异。

(六)聚力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发,为环境优化凝聚张力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围绕“一次办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等一系列“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效能,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2020年,政务服务大厅全年共办理办结各类审批事项5671件,办结率100%投融资改革成效显著,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国有企业平台,完成了弘正公司与市公住投股权合并,成功助力市公住投获得市场“AA”评级,并通过上交所21亿元的发债额度审批,为我区棚改等项目建设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快我区国有企业平台整合进度,积极拓展平台企业业务,努力打造成为主业突出、门类齐全、管理高效的集团化公司,向“AA”主体评级冲刺,进一步强化融资功能。财税改革破题前行,研究制定区级财税考核工作办法,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发展经济、服务企业、壮大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财税工作质量;积极破解建筑业税源流失难题,研究出台《山阳区建筑业税收征管办法》,在建筑企业就地法人化留税收、供应链服务建筑业上下游增税收、本地建筑企业集聚发展创税收等方面深入实践探索,此经验在全市得以推广。持续加“码”开放力度,面对疫情冲击,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全市创新推出“云招商”“云签约”,率先打通“云上通道”,并先后在全市举办多场“精致城市、品质焦作”集中签约活动,“三新一高”项目13个,为前三年签约数的总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七)积极促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为民生福祉保持定力

“教育名区”战略坚定。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教师待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唯一入选的区级创建区域,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全省“教育信息化”2.0示范区创建区域;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实施12所学校改扩建工程,为全区所有教室安装空调。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健全。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创新“小房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运用信息化精准实施家庭医生服务的县(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市率先完成社会标准足球场建设任务,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社会保障能力更加全面。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月、4500元/年,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实现同步结算;退役士兵社会保险补缴工作取得阶段成效;新建矿山西院等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34个社区和12个千人以上建制村率先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和谐山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八)精准构筑社会治理新型格局,为群众服务提供热力

创新实施并推广党群360工作法,将基层党建、城市创建、群众工作、民生实事有机结合,317家党群议事会覆盖全区社区、农村,360度全方位民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党群共建深度融合。完善发展新型社会矛盾纠纷调节机制,“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先后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河南省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山阳区被评为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推进问题楼盘、信访积案化解,全区信访态势总体平稳。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平安山阳建设,公众安全感位居城区第一,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持续提升,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强。财政、审计、统计、消防、应急、市场监管、民族宗教、退役军人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过去一年,面对多重矛盾叠加、多重困难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积极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着力破解改革发展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这是区委、区政府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区直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推进高质量发展任务仍然艰巨: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扩大投资、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产业层次还需进一步提升,两新一重等朝阳前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扶持。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改善,创新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高知识高技能人才还不能满足城区发展需要。城市空间布局、体制机制建设还需优化调整。对外开放水平仍需全方位提高,稳定公平及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我们将积极抢抓机遇,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上述问题有效改善。

关于202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新的一年,山阳区将始终坚持“务实创新、担当作为”的工作主旋律,立足自身条件,突出发展特色,深挖发展潜力,聚焦聚力打造城区发展新高地,持续巩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建设“商旅居游总相宜”的美丽山阳,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助力我市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贡献山阳力量。

今年我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加快建设“商旅居游总相宜”美丽山阳,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争当焦作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中奋勇争先的排头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万元GDP能耗降低2.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这些目标是与“十四五”阶段预期目标保持内在衔接的,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紧盯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难点,压紧压实责任、抓早抓细抓实。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筑牢疫情防控、统筹社会发展,着力提升经济效能。

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排查、检测、隔离、救治能力。强化人物同防、多病共防举措,完善全闭环管理机制,严格规范管理隔离场所,加强冷链食品等入境货物检疫检测,抓好重要时段、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坚持稳字当头、以稳促进,挖掘、激发市场供给与需求潜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主动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资金,紧盯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方向,重点围绕补短板、新基建、专项债申报、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入研究、靠前谋划,积极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政府投资类项目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工作调度,开足马力、全面推进,加快老旧小区、安置房、城乡路网、河道整治、校舍工程等政府投资类项目改造与建设,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紧盯项目建设、提振发展信心,着力增强竞争优势。

抓项目、强支撑。牢固树立“发展为上,项目为王,企业家为大”的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首席服务官”制度,深入实施县级干部“四个一”分包机制,突出围绕“四比四看”,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21年全区预安排重点项目145个,计划总投资1058.41亿元,本年度计划完成 116.3 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130.56亿元,本年度计划完成 59.86 亿元;续建项目32 个,计划总投资201.24 亿元,本年度计划完成56.44 亿元。运作项目73 个,计划总投资726.61 亿元。凝心聚力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做好拟列入省重点的汉河电缆等项目,拟列入市重点的群英汇等项目的服务工作;加快推进黄龙山通航文旅小镇等重点运作项目,有序做好前期手续办理、跟踪服务等相关工作,促使项目尽早落地、投产达效;狠抓联审联批、协调服务、要素保障、督导提质等关键环节,服务好新开工项目,督促好在建项目,解决好暂停项目等系列问题。

搭平台、聚合力。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区竞争实力,加快推动集聚区“二次创业”,以园区道路及水电气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力促卡巴轮毂、神华重机、联盟卫材、国钛合金等“百企退城”优势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链落户集聚区,全方位推动优势主导产业集聚融合、上档升级。有效增强特色商业区综合实力。借助特色商业区晋级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之机,充分发挥商贸街区、商务楼宇、金融机构的集聚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积极引进信息经济、现代商贸、文创产业等现代城市经济项目,紧盯数字生态产业园、金融产业园、创新创业大厦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持续加注“四大片区”硬核实力。黄龙山片区,加快推进李河碗沟、黄龙山通航康养文旅产业园等项目落地;服务保障黄龙山窑洞文化民俗村、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等项目实施;统筹解决好卢亮沟户外出发营、承享生态园等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山阳故城片区,加快实施投资60亿元的中原文旅康养小镇项目;积极谋划群英机械、汉河电缆等企业搬迁后的资源盘活利用项目;持续关注建业臻悦汇、东方红国际广场等项目问题化解工作。高铁片区,加快实施上海蓝城高端住宅、人民路新建学校等项目推进,提升片区宜居度及地块价值;优化整合土地资源,完善高品质商业和高端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设施,有序完成今年土地出让任务。太极体育中心片区,加快推进焦作太极体育中心康养产业园建设,深化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商贸酒店业等领域项目的融合发展,积极带动周边区域综合开发,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强要素、优环境。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进服务,及时捕捉上级政策、产业动向,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切实提供有效政策帮扶,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加快制定要素保障完善、发展环境优越的营商环境政策,千方百计抓项目、抢节点、赶进度,增进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把重点项目建设真正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推进土地保障。不断强化土地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通过完善用地、税收、用能、环保等倒逼机制,加快腾退低效土地,鼓励工业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用地。增强资金供给。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鼓励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撬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建设;支持培育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新的金融类市场主体,不断优化金融产业结构;积极制订吸引多方资金投入政策,推动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实现经济回归,扶持一批优势明显的企上档升级。落实人才保障。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主动落实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子女上学等人才引进政策。持续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主动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坚持依法用权履职,构建多种形式的维权援助机制,最大限度承认和保护遵守法律规则的市场主体的利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标准化监管,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建立高效透明的监管环境,放管结合、放管并重,进一步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三)做强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以创新驱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牢牢把握创新发展这一主动权,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早完成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以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化为方向,为工业经济加速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汉河电缆迁建改造项目建设进度,支持汉河电缆超高压电缆研制创新,构建高、中压线缆产业链;推进年产40套矿井智能化综合采掘设备制造项目,鼓励神华重机研发制造矿井智能化综合采掘设备,提升矿井综合能力和整体实力;突出东方锅炉智能制造工艺技术改进,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协调宽幅钛合金不锈钢板带箔材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国钛科技积极发展钛及钛合金制造,提高新材料产品附加值;强化镁合金项目建设,打造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依托联盟卫材为龙头,规划建设医药生物产业园,培育、打造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群;加快中晶水泥、赛雪白水泥等技改升级,不断延伸水泥产业链条,提高新型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水平。

以消费激活提振服务业换挡提速。探索新时代消费需求新变化,激活消费热情、强化消费引导、培育消费热点、打造消费地标,着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以山阳潮街打造省级示范性商业步行街为契机,重点提升壹里洋场、丹尼斯、京东电器旗舰店等消费载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持续开展“引金入区”工程,稳步提升金融业规模,积极发展以资本运作、财富管理、企业服务为主的金融总部经济,强力打造金融集聚强区;有效深挖京东、阿里巴巴等品牌资源,带动仓储、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做优做强现代物流;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深度打造线上、线下紧密融合的电商创新示范模式,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新格局。

以融合发展释放数字产业潜力动能。把握数字经发展机遇,引导和支持以市场的方式方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摩登街5G商业场景应用为基础,整合周边近200亩成熟商业地块,超前谋划、主动布局,大力引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等项目,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鼓励传统产业与新业态、新经济融合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睿洋数字生态产业园为平台,同步推进数据信息中心、数字商贸中心、智慧金融中心等项目的谋划建设,进一步延伸数字经济产业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焦作“智谷”,借力与阿里巴巴、移动、电信、铁塔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加速推动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突出晶锐光电、赛格光电、华瀚光电等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发展,积极抢占光电晶体及光电芯片领域热点市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以文化赋能助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整合北区浅山自然禀赋、工业文化遗产和山阳故城汉文化资源,宣传山阳文化,讲好山阳故事,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深挖黄龙山片区的北区沿山资源,创新开发徒步、攀岩、滑翔等现代旅游产品,建设北部山区骑行环线绿道、健康登山步道,打造以登山、骑行、弓弩体验为主题的运动休闲产业体系。推进山阳故城片区的山阳故城遗址保护性开发,加快中原文旅小镇项目、南水北调第一楼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古城风貌区。利用新东1898、群英荟、1957陶瓷文化园等废弃矿井、道清铁路、废旧厂区的闲置工业遗产资源,探索井下采煤体验游、蒸汽火车观光游。借助太极体育中心片区的南区场馆资源,发展太极文化大型演艺、太极拳大师展演等新型业态,开展群众性太极文化表演,打造全球最大的太极文化展示平台。加速高铁片区的南水北调主干渠绿化带沿线生态景观开发,深度服务恩州驿古街项目、南水北调第一楼、城市阳台项目建设,打造滨河娱乐休闲带。

以城市更新引领康养产业做强做大。借老旧小区改造、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培育壮大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探索“联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中原文旅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李河碗沟、黄龙山通航文旅小镇等康养项目,积极带动黄龙山窑洞文化民俗村、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巡返高端康养基地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康养产业体系设,促进健康养老与旅游、文化、健身、食品等深度融合,打造全领域康养品牌。加快实施黄龙山运动健康智慧特色小镇项目,带动黄龙山窑洞文化民俗村、休闲农业、康养项目建设,形成康养旅游新热点。

打造两个服务业形态。一是楼宇经济。借助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超前谋划、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引领商务楼宇发展。注重抓好南水北调绿化带两侧、中原路等主要路段沿线地标型、高品质商务楼宇建设,打造楼宇经济集聚区。推进特色楼宇建设,绘制全区所有商务楼宇的“招商地图”,制定个性化楼宇营销方案,带动一批区域性金融楼、物流楼、电商楼、文化楼等专业特色楼宇聚集发展,挖掘楼宇中优质企业,打造“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特色”的楼宇经济。二是总部经济。依托数字信息区、高铁商务区、中心商务区等区域,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借助郑焦一体化发展机遇,吸引省内外重点企业及创业型企业在此设立公司区域总部,吸引金融机构、商贸物流、信息商务等服务型企业入驻。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拓展开放空间。

聚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建设“改革创新发展先行区”为引领,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打造更多山阳特色,将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汇聚成发展强势。加快“放管服”改革。紧紧牵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始终秉持“无事不扰、有事必服”的理念,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加快推进“证照分离”“证照联办”“多证合一”,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动“政府端菜”到“企业和群众点菜”的转向。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着力补齐投融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度短板。更加积极主动地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确保“同比有增加,横向居前列”。加快国有公司平台整合,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用好专项债、企业债、EPC+F等融资工具,为重大项目实施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证,在项目实施中不断壮大国资平台。探索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划分区、街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财政分配关系,完善收入措施,加大经费补助,促进权责统一。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优化资金使用,完善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绩效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优化综合治税,全面加强税源监控、税收征管,探索破解建筑业等税源流失问题。

高效促进经济循环畅通。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抓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和洛阳副中心区双核辐射,立足中心城区区位特点,强力推动资源协同、产业链接、生态对接,持续做大做强城市经济。积极融入“内循环”。以消费促发展,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激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大旅游产业,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扩大旅游市场规模。支持传统商贸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培育消费新热点、推出消费新产品。利用内循环战略,紧抓产业链重塑新机会,积极开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之升级转换,抢占“内循环”上游先机。加快投身“双循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通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对接国际市场。积极参加进博会、厦洽会、豫洽会、中博会等节会活动,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利用好“一赛一节”、院(校)地合作等平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开放平台建设,以中国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和跨境新零售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利用焦作师专省级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培育壮大本土生产出口企业和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人才,重点打造焦作跨境贸易结算中心,建设一流外综服务平台。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交流合作水平。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以“三高行动”为引领,以“2+4”平台片区为载体,以“优于江浙沪、引领中西部”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抓手,聚焦“链群配”、紧盯“高大上”,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充分发挥招商大使和“乡贤能人”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更好宣传、推介山阳亮点。加快推进集聚区“二次创业”。突出主导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康养旅游等重点领域,制定产业链图谱和招商目录,强化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和中介招商,加大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力度。有效借助第三方平台。借助工商联、招商大使、企业家座谈会等有效资源和平台优势,精准招商、商会招商,吸引更多企业“留下来”;用好贸促会平台,支持出口企业申请国际认证,扩大离岸出口业务,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去”;引导风神轮胎、三利达等外向型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在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引领更多企业“强起来”。

(五)聚焦城市建设、提升功能品质,着力优化宜居环境。

推进优化城区布局。谋划实施拓普周边棚户区、常宏社区等城区改造项目,持续提升城区形象,不断增强城市内生动力。结合百企退城腾出土地资源,实施连片开发、集中安置,力争腾出更大空间布局。拓宽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向全区302个小区全面延伸,向群众文化、卫生健康、社区养老等民生服务全领域拓展,积极推动全区各个楼院实现红色物业进驻全覆盖。

打造宜居生活环境。以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为重点,协助做好中原路北延工程,适时启动和平街、工字路、东苑路等老城区断头路打通工程,加快推进中原路、恩华路、和平街、规划五路等城市路网改造建设。依托中裕燃气公司,加快天然气场站、燃气管网、调压设施、CNG加气站、LNG储气站等燃气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成域内供气管网敷设。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完成李河综合整治、小张河综合整治、农村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区水系,适时启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抓好市容秩序整治、专业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户外广告、店招店牌整治等专项治理;开展以游摊散贩、占道经营、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搭乱建为重点的常态化治理。实施清废行动,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做好垃圾分类试点推广工作,打造高品质美丽山阳。

健全完善城市治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市民行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强化市容环境管理,深入开展经营秩序、停车秩序、行业秩序及环境卫生各项整治,健全“门前五包”长效管理机制。加快补齐老旧楼院、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推进沿街外立面改造、亮化工程提升和农、集贸市场升级改造。

(六)积极改善民生、促进成果共享,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大胆探索、示范引领,建立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社区治理、行业治理新模式,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深化拓展“党群360工作法”,构建党群深度融合的社区治理体系。深化“雪亮工程”建设,推进智慧楼院建设,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开创平安山阳建设新局面。推广“冬香好妈妈家事调解”“李玉香家事调解工作室”等经验做法,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事故赔偿为由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开辟“绿色通道”。


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大病补充保险的政策衔接。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落实低收入家庭、低保群体和特困家庭的保障政策,逐步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带动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期运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拥军优属工作,全面落实退役军人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慢性病防治工作,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医联体建设,深化“小房子大关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程,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加大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区级财政补助、属地主体责任、第三方巡检”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全区体育设施“一张图”,形成城市社区 “10分钟健身圈”。以“太极体育健康产业园区”为平台,培育“体育+”相关产业,打造运动休闲、赛事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用品、智能体育等多产业链体育综合体。

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公办、民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增强幼儿园的供给,支持民办幼儿园转办成普惠性幼儿园。持续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推广东环小学、解东一小和焦东路小学的集团化办学经验,发挥“品牌带动效应”,逐步培育出更多的优质学校。继续实施“名校和弱校结对帮扶”“名校与弱校捆绑考核”“城区农村教师互换上岗”等工作,探索推广盟区建设,促进学校之间深度融合、同质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订单式”“学徒制”等“双培型”培养模式,科学合理开发、设置专业,培养出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将冶金建材技校等建设成为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帮扶机制,采取“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云招聘”等方式,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各位代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2021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大会的审议意见和决议,以创新的智慧和胆略、务实的能力和作风、奋进的精神和勇气,咬定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向前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商旅居游总相宜”美丽山阳,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绚丽篇章!








 


附件1:

山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草案)

单位:%


年 份

指 标

2020年计划

2020年完成

2021年计划

增速

总量

增速(%)

排名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与全市水平持平

200.6

-3.8

总量五城区第1位

7.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与全市水平持平

48.30

2.0

增速全市第1位

7.0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与全市水平持平

139.20

-4.1

总量五城区第2位

7.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与经济增长同步

15.2

3.6

总量五城区第1位

5.5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全市前列

62.6

7.9

增速全市第2位

7.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全市前列

70.5

-13.5

总量五城区第2位

9.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全市前列

37181.0

1.9

增速全市第2位

保持稳步增长


 












山阳区十届人大七次会议秘书处 2021年3月5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