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2-03-29 09:30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8日在山阳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山阳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王 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科学发
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奋斗目标,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速度更快。五年来,全区GDP年均增长18.3%,2011年完成20.01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8%,2011年完成48.8亿元,是2006年的2.7倍。
    ——发展质量更高。五年来,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1%,由2006年的 1.06亿元增长到2011年
的3.4亿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由2006年的82.96%增长为2011年的93.3%。
    ——发展活力更强。五年来,全区实际引进外来资金178.5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78万美元。2011年全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38亿元,是2006年的4.13倍。
    ——发展成果共享。五年来,全区民生支出10.8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达到18596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72元,是2006的1.9倍,年均增长14.5%。
    五年来,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凝神聚力突破工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切实把突破工业作为首要战略,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建设产业集聚区。仅用三年时间,集聚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2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构建了“四横四纵”的路网体系,架设供电线路13公里,修建主供水管网6公里,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10栋。集聚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基础零配套到路网贯通、水电齐全,从沟壑纵横的山前荒地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平台。2011年,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亿元,入驻企业42家,企业主营业收入完成16亿元,并荣获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称号。服务企业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出台了《关于完善服务工业企业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政策。扶持企业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申报专利162项。定期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签订贷款金额44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2011年,全区企业达到137家,其中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12.8亿元、利税6736万元,分别是2006年的4.9倍、1.8倍。
    (二)千方百计繁荣三产,现代服务业亮点凸显。商贸服务业日趋繁荣。以金桂苑商业广场、蓝波湾超市
、山阳建国饭店等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老城商业区,购物、住宿、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稳步提升。以丹尼斯、山阳国际商城、摩登街为中心的新区商业中心日趋繁荣。楼宇经济快速发展。以嘉隆国际中心、远大财富大厦、宏业商务中心等商务楼宇为依托,充分发挥中信、光大、广发等商业银行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引进了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行业,全区商务楼宇经营总面积达9.1万平方米,入驻率超过95%。文化旅游业稳步发展。投资5亿元的巡返大庄园加快推进,圆通寺主体建设完工。山阳古城商业街开发、药王庙规划评审积极推进。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05亿元,比2006年增加6.68亿元,增幅达到124.39%,占全区GDP的比重达60.3%。
    (三)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五年来, 全区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88个,总投
资339亿元,完成投资145.6亿元。多碳醇助溶剂、青岛汉河电缆三期等46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大商千盛广场、欧凯龙等125个三产项目建成开业。投资20亿元的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东方红国际广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先后参加了中博会、厦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90余批次,洽谈项目1000余个,投资25亿元的宝龙城市广场、投资10亿元的太古广场等“大个头”项目成功签约。紧紧围绕上级政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储备重大前期项目318个,计划总投资1137.6亿元。
    (四)切实加强城市建管,城区面貌明显改观。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在全市率
先按时间节点要求,高标准完成了南水北调主干渠一期征迁任务,二期征迁工作全面启动。安置房建设一期全部完工,二期正加快推进。按时完成太极文化交流中心、郑焦城际铁路、焦作海关、林邓线等项目拆迁任务40余万平方米,保障了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城市建管上档升级。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广场西巷、和平街群英河桥改造工程。投资260余万元对南山路、周庄路等区管道路进行了维修、亮化。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行数字化城管。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严格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项目审批程序,全区“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五)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区面积达到34.2平方公里,比
2006年增加8平方公里,城镇率达89.89%,比2006年提高19.64个百分点。基础配套城乡一体。结合南水北调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3个。投资815万元新建农村公路20.14公里,城乡路网融汇贯通。投资783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墙南、苏蔺等五个村145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26万元建设农村书屋13个。完成农村旱厕改造2600座。完成林业生态建设工程9961亩,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五年来,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市级示范社达5家,2011年实现产值2550余万元。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五年来,累计发放粮食补贴527.1万元、退耕还林补贴368.4万元,兑现农村公用经费906.5万元,补贴“家电下乡”资金300余万元。“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6000余人,实现转移就业5000余人。
    (六)大幅增加民生投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保障力度加大。率先在全市四城区开展城乡居民社会
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全覆盖,居民年人均基础养老金达900元,居全省第一。连续五年为辖区企业离退休职工提高养老金待遇,平均增幅达到78%。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2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120元。五年来,发放低保金3876万元,24258人享受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区失业职工再就业17306人次,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3.42%以内。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11套,竣工348套,住房质量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筹措资金7000余万元,新建了人民中路学校和冶金技校实习楼、李河华侨小学教学楼等一批新校舍,完成了解东一小、太行东路等学校的危房加固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办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增长8.46倍和18.23倍。冶金技校成功晋升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公开招聘95名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着力发展卫生事业,新农合补助标准由每人120元提高到150元,大病救助额度由3万元提高到6万元。投资3000余万元在辖区29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投资1500余万元对辖区村卫生所进行了改扩建。严格食品安全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区。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和出生缺陷干预,不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连续五年荣获国家级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实行领导接访包案制度,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2011年全区信访总量下降20%。积极创建平安山阳,以“零案工程”统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新型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法律宣传得到加强,“五五”普法通过省、市验收,“六五”普法顺利启动。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七)致力创优发展环境,政府自身建设加强。行政效能全面提升。狠抓工作落实,强化监督检查,扎实开展了工作落实年和创优环境年活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规范性文件,精简行政许可项目40项,精简投资项目审批事项39项。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及时向公众公开政务信息,促进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更加公开透明。各项改革稳妥推进。顺利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理顺了职责关系,提高了政府效能。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教育系统实施了绩效工资改革。启动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了清理、规范。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民主法治得到加强。坚决执行区委决定,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00余件。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大额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31名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坚持从严治政,不断强化干部队伍的民本意识,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民族宗教、人防、应急、残疾人事业、民兵兵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强文化旅游区、省优秀金融生态区、省级文
明城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省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区和全省最具投资价值先进区等国家、省、市级荣誉750余项。连续五年获得市政府目标考核一等奖。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
相助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山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关心支持山阳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各位代表!
    五年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五年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目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扩张总量,
调优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招商引资、财政增收”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大上项目,上大
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和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瓶颈,保障各项工作顺
利推进。
    ——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的,集中力量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
    ——必须始终坚持把团结实干作为第一保障,面对大事多、难事多、硬事多的局面,用团结凝聚人心,以
实干推动发展,形成克难攻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产业转型问题。工业
总量不大、支撑能力不足,尚需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传统服务业档次需进一步提升。二是城市转型问题。城中村改造、撤村建居、社区管理创新、现代农业转型等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还未有效破解。三是要素转型问题。土地供需不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要素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四是社会转型问题。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大。民生改善与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思想转型问题。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效能建设有待加强,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努力转出优良结构,转出城乡和谐,转出优美环境,转出经济财富,转出人民幸福。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为目标,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加快转型,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山阳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基调”,把握“一个机遇”,突出“八个着力”。
    “一个基调”就是加快转型,持续发展。通过转型优化经济结构调整,通过转型破解要素制约,通过转型
实现城乡统筹,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个机遇”,就是牢牢把握焦作市被列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机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焦作市积极行动、迅速对接,强占先机,被列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1月份,省政府印发了《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在城镇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可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带动,这些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作为中心城区,山阳区将在工业突破、现代服务业转型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
    “八个着力”:
    一是着力在工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为工业发展搭建平台。进
一步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着力提高先导产业、高成长产业比重。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科技及纺织服装等方面培育大个头、支柱型的高、精、尖企业和龙头企业,提升工业支撑能力。
    二是着力在服务业转型提升上实现新突破。以发展特色商业街区为先导,推动全区餐饮、住宿等传统商贸
服务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辖区现有商务楼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多元服务业为重点,促进新兴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是着力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健全项目工作机制,修订、完善项目建设考核办法,严格奖惩
,定期观摩点评、督查通报,扎实推动项目工作落实。继续围绕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做好对接上项目。采取有效措施破解项目发展瓶颈,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四是着力在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入推进财政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等
领域和环节改革,提升政府效能,为转型提供动力支撑。创新人才制度,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突出招商主体,创新招商方式,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五是着力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破解土地、环
境、规划、户籍等要素制约,加快城中村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集聚区村庄搬迁、道路拓宽改造等步伐,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六是着力在社会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健全政府负责、社
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和谐。
    七是着力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优先发展教育,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丰富基层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八是着力在政府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和“两转两提”的要求,更加注重政府
自身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积极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必须放眼长远,立足当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跨越发展的使命感、勇于担
当的责任感,以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统揽全局,明确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环节,选准突破口,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迎接挑战中把握机遇,在转型提升中加快发展!
                               三、2012年政府工作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GDP完成22.82亿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9.1亿元,同比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4亿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3.63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6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50元,同比增长10%。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转型促工业突破。一是建平台。强力推进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电、
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荣格保健等项目建成投产,强信科技、力和热管等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企业主营业收入20亿元,税收2亿元。全力打造修正中原(焦作)产业园,加快厂房建设进度,努力促成中成药品批号转移到位。积极推进LED产业园项目,确保焦作市光源晶电科技公司等项目入驻。二是抓龙头。下大力气对青岛汉缆、山久管业等装备制造业,河南超燃、纳米碳酸钙等新能源新材料,福瑞堂、修正等生物制药以及恒艺纺织等传统纺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资金扶持、土地供应等方面争取政策倾斜,帮助其尽快做大做强。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全力帮助辖区企业和项目解决融资难问题。三是促创新。狠抓节能减排,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以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组建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市级4家。
    (二)以转型促服务业提升。一是按照科学规划、挖掘内涵、强化特色、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的原则结合
药王庙建设,启动旅游观光和药品贸易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二是依托远大财富大厦、华融国际等商务楼宇,引进一批电子信息、商务咨询、中介服务等产业企业群入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三是以嘉隆国际为中心,充分发挥中信、光大、广发等商业银行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四是依托现有商业中心,对规划好的山阳商城北区开发等项目加大推进力度,争取早日落地开工;对在建的东方红国际、龙源湖国际等项目,争取早日竣工开业形成效益;对已建成的金桂苑、豫龙商务中心等,促其尽快繁荣,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五是依托人文历史遗迹等资源,积极推进山阳古城商业街开发、药王庙规划招商、巡返大庄园二期建设等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大力开发山阳刺绣、绞胎瓷等文化旅游商品。大力发展广告艺术、文化创意等新型文化产业。
    (三)以转型促项目建设。一是健全机制抓项目。以项目落实年为契机,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分
包项目制、项目周例会制、项目联审联批制等,科学安排工期,按照“运作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效益”的原则,抓紧抓好项目工作。重点抓好66个总投资234.4亿元的千万元以上项目,确保当年完成投资67.8亿元。二是做好对接上项目。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历史难得机遇,围绕“产城融合、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全面对接国家、省、市经济政策,在工业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城乡统筹、民生建设等方面,争取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三是破解瓶颈促项目。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破解重点项目建设中的用地、环境、用工等瓶颈问题。在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依托市冶金技校,大规模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养,解决项目用工难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手续。严厉打击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以转型促对外开放。一是积极开展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理财善政水平。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在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引进培养2个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二是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制度,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急需紧缺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辖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依托“一区两园”和四大主导产业,加强与境内外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引进一批创新型、基地型、补链型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认真开展以商招商、登门招商、对口招商、节会招商,全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8.55亿元,其中省外资金24.87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180万美元。
    (五)以转型促城乡统筹。一是快速推进重点工程。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南水北调征迁工作,适时启动
绿化带全面征迁安置工作。解决好郑焦城际铁路、太极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征迁等问题,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施工。二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施新丰一街、长恩路北延和周庄路大修工程,服务好西经大道、中原路、塔北路改造、和平街东延、东方红广场人防工程等建设。加强亮化、绿化、排水等配套建设,全面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规范数字化城管运行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加大违规违章建筑整治力度,依法管理土地,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秩序。三是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完成贝格棚户区和东城花园项目建设,尽快启动焦东北路三号院、张庄、郝杰社区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新开工建设保障房1786套,完成主体建设2701套,缓解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四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启动集聚区整村搬迁。投资950万元完成南山路、巡辉路整修和山阳桥建设。投资159.8万元造林7860亩,不断巩固林业生态区建设水平。投资150万元解决3000人安全饮水问题。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以转型促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创新社区管理。推动和谐社区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社区全体成
员的门类齐全、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效益较好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办公服务和群众生活服务需要。深化便民服务,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卫生、文化、体育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充分调动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二是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师生安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切实做好农产品、畜产品安全工作。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平安山阳”。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继续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建设“法治山阳”。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机关干部下访”活动,健全科学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
    (七)以转型促民生改善。以“十项民生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使转型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
及人民群众。一是认真做好文化教育工作。投资1130万元完成焦东路小学、光亚学校、墙南中心幼儿园8500平方米校舍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资77万元完成2个社区(村)篮球场地、13个农家书屋和社区健身器材配发安装工作。二是切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以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区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省级示范区为载体,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三是积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30元。投资683万元完成太行、光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控网络,强化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国家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四是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开展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全年培训人员130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50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250元提高到3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25元提高到150元。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
    各位代表!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我们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
生、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新一届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按照“三具两基一抓
手”和“两转两提”的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快思想转型,建设责任政府。加快经济转型,关键在思想转型。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站位全局,
服务大局,把转型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勇于改革,破解转型发展难题。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敢行敢试,会行会试,以新思路、新举措加快转型发展,一切为转型发展开路,一切为转型发展倾斜,一切为转型发展服务,在全市率先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区。
    加快职能转型,建设服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牢记为民宗旨,围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加
快政府职能转型。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让群众成为支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助企业加快发展。重视基层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积极为基层减负,热忱为基层服务,努力形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快作风转型,建设效能政府。大力倡导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立说立行,狠抓落实,集中精
力谋大事,集中时间抓要事,集中力量干实事。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强化督办检查,坚持跟踪推进,严格考核问责。坚持一线工作法,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强力推进,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任务在一线完成。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
支持区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等制度。积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复议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抓好岗位权力风险防控机制
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民生保障、项目建设、惠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行政审批、招投标、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严防腐败发生。强化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务出国(境)管理,实现“三公”经费零增长,以清正廉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本色凝聚力量、赢得民心。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
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主动推进转型,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区,实现“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重要词语解释

    一、中原经济区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指出:中原经济
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二、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
    2012年1月21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通知》,支
持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着力在现代城镇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带动,把焦作建设成为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辐射力、更具竞争力的新型城市。
    三、经济转型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具体讲,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
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财政部规定,2012年起,将“一般预算收入”的名称统一变更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五、三具两基一抓手
    2010年4月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
研讨班开班仪式上首次提出: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
    六、两转两提
    2008年6月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
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
    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指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
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公共教育、公共卫生、文化、科学技术、人口控制等公共事业性服务,公共设施、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公益性服务,以及社会治安、消费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
    八、新型城镇化
    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
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建设中原经济区、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九、新型工业化
    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工业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建设中原经济区、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
    十、新型农村社区
    指按照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建设、生产生活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具有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
    十一、高成长产业
    指具有先进性、成长性,年主营业收入增长高于20%,能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
业。
    十二、先导产业
    指代表经济发展战略方向,成长性高、关联效益强、辐射带动作用大,能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
化升级的产业。
    十三、三同时
    《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产使用。”这一规定在我国环境立法中通称为“三同时”制度。
    十四、十项民生工程
    1、加强校舍改造。投资1130万元完成墙南中心幼儿园、光亚学校北教学楼和焦东路小学综合楼总面积
8500平方米的校舍建设。
    2、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投资159.8万元完成7860亩造林任务,不断巩固林业生态区建设水平。
    3、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20元
提高到150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50元提高到3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25元提高到150元。
    4、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资77万元完成2个社区(村)塑胶篮球场地、13个社区农家书屋、社区健身器材
配发安装、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和健身站点辅导员服装、音响器材配发任务。
    5、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90元,大病住院封顶15万,确保
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30元。投资683万元完成太行、光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建设。
    6、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一户一人”就业技能、再就业技能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培训人员1300人
;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
    7、加快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完成2701套保障性住房续建项目主体建设。新开工建设1786套保
障性住房,年底完成实物工程量的50%。
    8、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投资950万元完成南山路、巡辉路整修和山阳桥建设任务。
    9、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重度残疾人免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施白内障无障碍区计划,为
全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和安装假肢。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100%纳入低保。
    10、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50万元,解决3000人安全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