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敢谏的向雄
发布日期:2020-08-19 11:35 信息来源:山阳区文旅局

  向雄,字茂柏,东晋时河内山阳人。父亲名向韶,官做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太守。向雄初当官时为郡里的主簿,给太守王经当差。王经死后,无人奔丧,向雄痛哭于闹市,让全城老百姓为之感动悲恸。

  刘毅接任太守后,听说了这件事,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故意找岔鞭笞向雄。后来刘毅调走,吴奋来做太守,又追究起此事,找个很小的罪过,将向雄关进监狱。可见对前任太忠心,势必会导致后任的忌妒,向雄的这两次遭遇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司隶钟会得知此事后,将向雄从狱中释放,并引荐他到京城里做事。后来钟会攻破蜀国后,在成都因谋逆被乱军所杀,暴尸于市,无人敢为他收尸。向雄听说此事,千里迢迢赶到成都,把他的尸体运回家中安葬了。晋王司马昭听说了此事,召见向雄并责怪他说:“从前王经死了,你在大街上哭他,我不怪责你。如今钟会身为叛逆之臣死了,你又去为他收葬,倘若这次我再容忍你的话,那么还有王法吗?”向雄答道:“过去,先王曾经掩埋过人的枯骨,安葬过人的尸体。使他的仁义惠及即将枯烂的骨头。难道他当时也要先知道那些枯骨的功过,有功的就安葬,有罪的便弃之不理吗?如今,既然已用王法把钟会诛杀了,对于法律来说,已经是起到它的作用。而我向雄感念他当初救我之恩,考虑到道义才去安葬他的,这对教化世人知恩图报来说是没有错误的啊。法律由朝廷订立,而教化却宏扬于民众之中,又何必让我向雄因不施教化而有违生者,忘恩背德而背叛死者呢?晋王你既然连死人的骨头都如此仇恨,并把它弃置荒野,这怎么能作为你仁义、贤能的资本呢!你的大仁大义又怎么能够体现出来呢?失去这次行施仁义的机会,不是很可惜的吗?”司马昭听后很高兴,便与向雄一起谈古论今,又赐宴招待,并派车马把他送回家。

  从此,向雄受到晋王司马昭的重用,多次提拔,一直做到黄门侍郎。西晋取代曹魏后,吴奋、刘毅都在他手下做郎官。向雄很不情愿与他们二人共事。晋武帝听说此事后,下旨令向雄摒弃前嫌与他们协调好关系,共同为朝廷出力。向雄却到刘毅那里两次行跪拜大礼说“我奉皇上诏命,与你断绝来往,怎么样?”说罢便走。晋武帝听到这件事之后,非常恼怒,召见向雄问道,“我如今叫你与他们摒弃前嫌相互配合共同为朝廷出力,你为什么又与他们断绝了来往呢?”向雄回答说“过去刘毅那样对我,我不记恨他,也不报复他,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很荣幸的了,我现在又以礼同他绝交,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晋武帝听后,也就只好由他了。

  西晋泰始年间(公元265年—公元275年),向雄的官职已经升到秦州刺史,成了封疆大吏了,出行时享用皇帝御赐的五彩旌旗、曲盖仪仗、鼓吹乐队等。

  西晋咸宁初年(大约公元275年—277年左右)向雄入京做了御史中丞,后升迁为侍中。后来又到地方被封为征虏大将军。

  西晋太康初年(大约公元280年),被调任为河南府尹,赐爵位内侯。

  齐王司马攸上奏以年龄大为由想要回到京城,撤销藩国。向雄进谏说:“皇上子弟虽然很多,但是有声望的却很少。如今,齐王要是来到京城,凭他的威望所获取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这恐怕将会威胁到你的子弟和江山,你不能不防备啊!”武帝却不听他的谏言。向雄见武帝不听,一气之下站起身来,径直走出了皇宫,回去后就卧床不起,不久便气郁而死。历史上像向雄这样敢于直言进谏,不怕犯颜忤上的人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