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公后裔在日本
发布日期:2020-08-14 10:47 信息来源:山阳区文旅局

  山阳公刘氏家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一带,还有部分则迁到日本。据日本有关资料记载,在第四任山阳公刘秋及其同辈刘阿知(他们均是汉献帝的玄孙)时期,己是西晋王朝了。一日,刘阿知对其旧臣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听说日本境内较中国安定,我决定率家族东渡。”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五月初一),刘阿知率其子刘都贺、舅赵兴德及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离开汉土,历经艰难东渡,于应神天皇二十年(公元289年)九月五日到了日本。尽管他们是外来人,但汉朝在当时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再者刘姓移民日本,带去了当时先进生产(如纺织)技术和文化,促进了日本文明的发展。因此,他们以其文化素质,很快成为日本社会中地位尊高的新贵族。刘阿知被天皇赐姓东汉使主,定居于高市郡桧前村(今奈良县桧前村)。刘阿知长子刘都贺,被雄略天皇赐姓为直。落户日本后,他们被称作“渡来人”、“归化人”、“倭汉直”、“秦人”、“汉人”。这一批掌握了汉民族科技文化知识的“高级知识分子”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和工艺制造。刘阿知的曾孙东汉直掬和日本第35代女天皇结婚(结婚之说目前尚有争议),生有坂上、大藏、内藏3子。大和政权建立后,“渡来人”组成“汉人”、“秦人”等集团,或进入政治、军事等领域叱咤风云,或分散到地方开荒种地、兴修水利,成为地方豪族。日本史学家坂本太郎所著《日本史概说》一书中这样评价:“刘阿知一族及其后裔传入日本的汉文化,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物质方面,都给日本文化以划时代的影响。在精神文化方面,汉字、汉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传入决定了后来日本文化的性质。在物质文化方面,水利、灌溉、养蚕等农业技术,建筑、雕刻、织布、冶金、制陶等各种工艺技术及其制品,都为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刘阿知使主的儿子刘都贺将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传入日本,他因此被称为都贺王。特别是到日本朱雀天皇时代(公元930--946年),阿知王后裔、汉高祖刘邦的第45代孙大藏春实(此据日本原田家谱)官任征西将军,为平定当时日本发生的“天庆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朱雀天皇天庆三年(公元940年)五月初三受到天皇的巨大嘉奖和赏赐,被赏赐锦御旗、皇族纹章、军配。当此之时,这支刘氏皇族后裔“恩宠伟大,威势极盛”。自从大藏春实之后,大藏家族一直任长门守、太宰大监等显要职务。刘阿知到日本后,被赐姓为“东汉使主”。到仁德天皇六十年(公元372年)四月八日,阿知的后裔被赐姓“坂上”,再到雄略天皇十六年(公元471年)十月初一,阿知的后裔又改赐姓为“大藏”。大藏春实因功被封为征西将军后,曾在日本九州原田筑城。大藏春实的第9代孙大藏种直,生有5子,后裔形成5姓:长子大藏赖种,移居高桥城,以高桥为氏,后裔形成大藏(姓)高桥氏;次子大藏幸种,移居江上城,以江上为氏;三子大藏种雄,以秋月为氏;四子大藏种成,分居九州原田城,以原田为氏;五子大藏种景,以波多江为氏。

  居住在原田的刘氏后裔正式以原田为姓,是在日本天承元年(公元1131年),之后逐渐形成了今天日本社会中的著名姓氏--原田。到今天,原田家族已繁衍到刘邦的第93代。这支源出中国刘姓的日本原田家族,在日本九州福冈市建立了汉太公庙。他们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注明自己是刘邦的后裔,而且按照传统的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姓远祖进行定期祭祀。直到今日,原田家族的成员还明确宣布自己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并一代一代地记入族谱之中。原田家族在日本很受人们尊敬,他们也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先,1988年原田先生还特意率其家人专程从日本来中国为其祖先刘邦、刘彻祭陵。

  坂上家族中,出过“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当时主要负责朝廷军事,后裔有坂上、丹波等诸姓。大藏家族负责朝廷财政,成为日本大藏省(即财务省)名称来源。后裔有原田、秋月、高桥、波多江、江上等诸家姓氏。其中原田、秋月、高桥家族曾为城主(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内藏家族负责朝廷内事务,成为内务省名称来源。日本大名鼎鼎的丹波氏家族掌控日本皇家医药机构千年之久(即便从著《医心方》的丹波康赖任宫廷典药头算起至19世纪的丹波父子管理幕府医学馆也已经超过了一千年),成为垄断日本医学最高地位千余年的大家族,至今仍为人景仰。其中丹波元简曾在一本书的序言中,称自己是汉献帝刘协的后裔,汉名刘蒇庭。

  日本海外炭开发供给株式会社社长高桥通泰65岁时,因病疗养,突然怀念起自己的祖先,于是利用疗养时间研究家谱。他在日本最大的一家图书馆查找到一本最古老、权威,记载有各族家谱的《日本书纪》。因高桥家族与原田家族同宗,而原田家族的家谱记录完整,他认真查看并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后,发现自己竟然是中国汉高祖刘邦的第71代孙。这令他大吃一惊,不敢相信。高桥通泰分析认为,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允许国人和外国人来往,人们不敢承认和外国的关系。后来明治维新,日本政府发动了入侵中国的甲午战争,更不允许公民承认是中国的后裔,而对公民宣称日本是神国,比中国的历史还要长。高桥家族担心受到伤害,隐没了涉及日本之前的家谱。而原田家族很早就被剥夺了城主的地位,相对自由一些,所以保留了完整的家谱。高桥通泰认为,他的祖父清楚自己是刘氏后裔,因高桥通泰从祖父写的曾祖父戒名上发现了“心光院释刘岳周常居士”字样,其中的“刘”字在日本极少用。高桥通泰推测,由于日本政府先是发动了甲午战争,后又开始了入侵中国全土及整个亚洲的战争,祖父没有敢告诉子女家族的完整历史。为了揭示家族史,他发起成立了“高桥元种公后裔联谊会”,相当日本刘氏宗亲联谊会,并亲自组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该联谊会会刊《智伯阳来》,联系了日本刘氏后裔90多个家族,经常举行祭祀祖先、宗亲联谊等活动。高桥通泰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他于1948年加入日本共产党,历任日本共产党东京都地方委员会书记、北海道地方委员会书记。他反对日本政府对中国及亚洲的侵略行径,对于近几年日本“过去的战争不是侵略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论调的抬头,他公开表示:“派军队到别国领土去的行为,本身就是侵略。无论以何种说法去解释,都不能掩盖其侵略的实质。”1997年,高桥通泰在徐州一个汉文化会议上与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取得联系,参加了第三届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被任命为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和中华刘氏宗亲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高桥通泰曾说过,自己是不是刘邦后裔无关紧要,别人可以不信,他只是想通过自己寻根问祖的行为,让人们知道:日本和中国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过去曾经友好,后代也应该友好,要和平相处,避免战争。

  2000年,日本的小冢齐先生游览河南焦作。据小冢齐先生介绍,刘阿知、刘都贺的后裔人口数量庞大,所衍生出的姓氏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界名流。其文化遗存与焦作源流的对应点非常明显,如日本的河内郡、都贺郡、山阳道等。日本河内地区前方后圆形的合葬墓,比朝鲜半岛金海地区出现的前方后圆坟早二三十年,源流对应不上。但到焦作汉献帝陵一看,疑问就解决了。小冢齐先生第二次莅焦时,特意带来了赴日相关手续,同时他还建议焦作市有关机构在日本媒体上开辟宣传专栏,并表示了投资意向。小冢齐先生说,如果条件具备,他将组织曾在焦作道清铁路工作过的同事来焦作探访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