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院设施老化的“痛点”如何抚平?治理力量碎片化的“堵点”怎样打通?群众需求多样化的“难点”该用什么钥匙解开?
近年来,焦东街道新东苑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将网格管理做细、议事机制做活、多元力量做优,用“靶向治理”破解基层难题,让民生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筑牢网格根基,织密民生服务网
“我们这儿有个排水沟盖板坏了,麻烦来看一下……”有居民向网格员冯喜梅反映职防所附近排水沟盖板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社区第一时间设置临时防护措施,迅速组织更换盖板,同步整修周边坑洼路面,十天内全面完工,赢得居民一致称赞。
这样的快速响应,源于社区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机制,将辖区科学划分为多个网格,配备专职与兼职网格员,明确职责、细化任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创新议事机制,激活自治新动能
“以前邻里闹矛盾没人管,现在在青松调解室坐下聊聊,事儿就解决了。”居民口中的“青松调解室”,是新东苑社区破解治理难题的创新举措,该调解室推行矛盾调解“六步三分”工作法,通过“民情收集—研判分流—处置反馈—回访巩固”形成闭环流程,已成功化解纠纷12起。
线上线下联动的议事渠道更让民意表达“零门槛”:线上依托12345平台、“焦东码上办”小程序、微信楼院群,实现居民“指尖点单”、社区“快速接单”;线下通过党员走访、网格员巡查、意见箱收集等方式广泛听民声、汇民意。在开展的“护院安民”树木治理行动中,社区通过居民协商结合专业研判,成功处理13株高危树木,惠及380余户居民,切实将自治活力转化为治理实效。
聚合多元力量,绘就共治同心圆
银发群体的加入,更为社区治理注入温暖力量。新东苑社区与“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合作设立服务点,创新采用“1名联络员+1名网格员+N名志愿者”的“1+1+N”模式,有效化解充电桩使用纠纷、防汛协调等难题。“我们将常态化开展培训,细化服务清单,切实做到居民有事随叫随到。”驻点联络员孙宏坚表示。
“多亏了零工驿站,我现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能赚钱补贴家用。”47岁的宝妈通过“左零右李”零工驿站找到工作,正是新东苑社区精准服务就业需求的真实写照。驿站构建“432”社区就业帮扶体系,通过四级联动摸排就业需求,提供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并实施“绿蓝红”三色管理,定制个性化酒业服务方案,打造“一定一动”服务组合,打破空间限制,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儿,服务就到哪儿”。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0场,成功帮助46人实现“结业即就业”,推动零工群体由“打零工”逐步转向“稳就业”。此外,社区联动“社区合伙人”推出老年助餐等民生实事,让治理效能在多元协作中持续升级。
从网格里的小事解决,到议事厅的矛盾化解,再到多方联动的服务升级,焦东街道新东苑社区正以党建为纽带,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让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画卷,正悄然在街头巷尾温暖展开。